更新日期:2021/02/09
中醫皮膚調理 ● 蕁麻疹
蕁麻疹的症狀為全身皮膚浮腫出大小、規則不一的紅癢腫塊,患者的皮膚如同「菠蘿麵包」一般,奇癢難止,若是在眼周或唇邊出現腫塊會更為嚴重難消。
蕁麻疹 ● 治療
西醫對抗蕁麻疹以抗組織胺類的藥物為主要治療方式,但若情況危急嚴重,則會先以注射腎上腺素或類固醇作為當下急救。
而以中醫的觀點來看,蕁麻疹是可因體質引發的,且病因大多為肺經、脾胃及內分泌有關,大致上可概分下列五種類型:
風寒型:
此類型的蕁麻疹好發於冬季,在氣溫低寒時,病情容易加劇,一般以荊風敗毒散為藥引。
風熱型:
此類型的蕁麻疹與風寒型反之,病情易加劇於熱暑氣溫,故好發於夏季,一般以消風散為藥引。
血熱型:
此類型蕁麻疹好發於夜間,症狀灼熱刺癢難耐,一般以犀角地黃湯做藥引。
沖任不調型:
此類型蕁麻疹起因乃月事失調,故常於經期前後發作,一般以二仙湯做藥引。
腸胃濕熱型:
此類型蕁麻疹患者腸胃濕熱,平時易脘腹脹痛,一般以防風通聖散做藥引。
蕁麻疹 ● 居家保養及食補調理
除內服藥引外,中醫也常以傳統針灸及耳針治療之。建議平時居家應注意避免接觸會導致出疹的過敏因素,沐浴水溫勿過高,以免產生刺激,若有醫師指示用藥,需按時按量,發作區塊可做局部冰敷止癢。以下一帖蕁麻疹茶飲,供平時居家保健用:
【冬瓜菊花茶】
藥材:冬瓜皮五錢、菊花三錢、赤芍三錢
作法:以上藥材一起入鍋,以1000c.c.清水煮沸,沸騰後轉小火30分鐘,去渣取汁後,於 早、中、晚溫補之,有清熱、解毒、涼血之功效,故尤其對血熱型蕁麻疹患者格外有助益,需注意七日為一療程,故應連續七日服用,此外一般體質皆可服用,獨腸 胃弱、易腹瀉者宜減量。
中醫皮膚調理 ● 濕疹
濕疹是皮膚病中較常見的一種,分為急性與慢性,是一非感染性的發炎症狀,患者會在局部有皮膚異常乾燥、紅腫、有水泡,水泡可能破裂、滲出液體,繼而形成傷口,結痂脫屑,長期下來會使皮膚變得粗厚似生繭。
濕疹 ● 治療
西醫一般依病況配以輕度或中度的類固醇外用藥膏,或外用的抗組織胺劑和緩症狀,以止癢為主要治療目標,患者若因搔癢而去抓摳是加重濕疹病情的要因,除外用藥劑外,需配合口服的抗組織胺用藥,才能促進復原。平時居家生活要注意洗澡時間不要過長,水溫不可過高 以免刺激,少用皂鹼類洗劑,需加強皮膚滋潤,避免乾燥,使用的潤膚產品亦須注意是否適合敏感性肌膚,衣物方面儘量以低刺激的純棉質料為佳。
濕疹 ● 居家保養及食補調理
中醫稱濕疹為「濕毒瘡」,因其病因即為風、濕、熱,起因血熱,飲食不節,導致脾胃損傷,因而濕氣困於脾臟,水分滯留不去,進而血運不暢、營養失衡而發,由於濕疹引發與飲食、環境息息相關,故除環境應保持乾爽通風外,建議以下中醫食療可做居家保健:
【茅根薏仁粥】
藥材:薏仁、白茅根各若干
作法:上述藥材洗淨浸泡軟化後,與白米熬煮成粥,即可食用。
薏仁性冷,可清熱利尿,白茅根性寒,效果較薏仁同,且更顯著,兩者同食,可加強涼血、祛濕、止癢之功效,白茅根亦可同綠豆熬湯,綠豆是良好的解毒食材,相當適用於濕疹急性期的患者,但腸胃弱者、女性經期,及孕婦應避免食用。
中醫皮膚調理 ●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發炎,發自表皮與真皮,患者皮膚的受癢程度差,會不斷地因陣發性發作而用力搔抓,長期 下來使皮膚苔蘚化,而受傷乾裂的皮膚更容易遭受刺激而發癢,導致惡性循環,通常此種皮膚病的患者為具有過敏性鼻炎、結膜炎、氣喘,或是具有異位性濕疹的家 族史的人,可說為過敏性體質的一種表現。
異位性皮膚炎的顯著症狀即為乾燥,因此西醫醫學治療上除會使用外用的類固醇、抗生素或殺菌劑外,也會建議患者 使用低刺激的潤膚劑取代肥皂,不僅是降低搔抓情形,也為降低類固醇的用量,此外針對已形成的苔蘚化皮膚,醫師會以媒焦油,或是濕敷的方式鎮定和緩。至於平 時患者除需注意肌膚保濕外,也需注意飲食上引起的過敏症狀,容易沾染塵埃的地毯、窗簾應避免,對於衣物的材質以純棉上佳,衣物清潔後應以陽光曝曬殺菌。
異位性皮膚炎 ●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
中醫將異位性皮膚炎視為濕疹範疇之一,其病因多為先天不足,接觸過敏原後發於體表,但病灶炎症實在體內,久之一會致病於體內臟腑,尤其與肺、脾、腎三經有密切關係,而中醫將好發異位性皮膚炎的體質歸為下列四大類型:
濕熱型:
此類型屬急性發作,患者皮膚潮熱發紅,會發栗疹、水泡,並可能會有組織液滲出之症狀,一般藥引為消風散。
脾濕型:
此類型患者體質脾濕,症狀為皮膚搔癢難耐,抓摳破處糜爛滲汁,平時大便稀溏,一般藥引為平胃散。
血燥型:
此類型患者的皮膚炎易病變為膚質苔癬化,症狀為精神疲累,體態消瘦,大便稀溏,一般藥引為四君加六味地黃湯。
脾腎兩虛型:
此類型患者皮膚粗糙,易發癢,搔抓破處結血痂,且會因色素沉澱而發黑,一般藥引為四物消風湯。
異位性皮膚炎 ● 居家保養及食補調理
異位性皮膚炎除內服藥引外,也可以傳統針灸、耳針,以及在局部以艾條做薰灸外療,以下中藥藥材配方可做為平時居家保健預防用:
【異位性皮膚炎外用保健洗潔藥方】
蛇床子、地膚子、苦參、薄荷葉若干,以水煎之,取汁薰洗患處。
.png)


《 免責聲明 》
◆ 任何手術或療程皆有其風險,本案例與內文僅供參考,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實際狀況仍由醫師當面進行諮詢評估。我們有義務提供療程資訊,並不具有可以取代醫師、護理師或其他專業醫護人員專業意見以及治療效益。
◆ 本公司取得原廠圖文授權曝光,經查證非經由本公司書面同意下,第三方將其任意轉載、修改使用,此侵權行為及造成所有之損害,本公司不負任何賠償責任,同時視情節將依法通知並提出告訴。
◆ 本網站力求網站內容之完整性,將會隨時更改,而不作另行通知。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其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