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病症 ● 感冒
一般人感冒常常是去看西醫,殊不知中醫不但可以治癒感冒,還能將體質調整為較具免疫力的健康體質,能減少感冒機率。以中醫觀點,感冒可分為風寒性及風熱性兩種,其兩種因病機、症狀、治療原則乃至用藥皆有相當差別。
風寒感冒:
風寒型感冒乃因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秋冬之際發生較多,其主要症狀 為後腦疼痛,且連帶脖子轉動不靈活,嚴重畏寒,一直感覺身子發冷,要穿厚衣,甚至蓋厚棉被才可紓緩,鼻涕症狀為清涕,白色或稍帶黃色,有時會有鼻塞症狀, 飲熱水後便會流出清涕,舌苔無,或是呈薄白狀,脈象浮緊。
風熱感冒:
風熱型感冒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且起因常源自便秘,通常會先出現 便秘症狀一兩天後,便喉嚨痛,感冒症狀不久便隨之而來,除喉痛外,患者通常帶黃色或黑色的痰,鼻涕症狀為濃涕,常呈黃色,舌苔帶黃或白色,舌頭發紅,身體 易感燥熱,易口渴,心煩悶,脈搏較平日為快,故有便秘症狀的感冒患者,勿亂服瀉藥,以免錯治。
內科病症 ● 鼻過敏
鼻過敏可依抗原的清楚與否分為為過敏性鼻炎及血管運動性鼻炎兩類,統稱為鼻過敏症,症狀以流鼻水、陣發性噴嚏以及鼻塞為主,患者幾乎皆有過敏史,西醫依發病時間,將過敏性鼻炎概分為季節性與常年性兩類。
季節性過敏鼻炎:
又稱花粉症,因主要是因季節而生的花粉引發,故只在固定時期產生鼻過敏的基本症狀。
常年性過敏鼻炎:
患者發病來源為灰塵、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等,或氣候變化、空氣汙染、情緒等導致的自律神經失調,產生鼻過敏的基本症狀,由以鼻塞為嚴重。
中醫認為鼻炎的發生,多歸因為臟腑功能失調,又以肺、脾、腎三臟虛損為主, 尤以腎為先天根本,腎氣虛則表示免疫功能低下,故補腎可說是治過敏性鼻炎的根本之道,除體質因素外,外在又有因風、寒、暑、溼、燥、火侵襲鼻所致,其中又以風邪較為常見,此外一些加工過的食品,如花生、巧克力,或具高過敏蛋白的香蕉、芒果等,患者應儘量少食用,可避免引起過敏反應,一些過鹹、過辛、涼性、寒性的刺激性食物等也應少食用,平時宜食溫補之品以固本,如:人參、黃耆、大棗、核桃、山藥、羊肉等,以增強體質。
內科病症 ● 氣喘
氣喘是一種肺部疾病,也是過敏的一種,簡單來說即是氣管上的過敏現象,故有過敏史的人,尤其需要注意自己是否有容易胸悶、咳嗽、喘不過氣等的氣喘症狀,西醫依照誘發因素,可將氣喘分為下列幾類:
過敏性氣喘:
顧名思義,此類氣喘是由過敏反應誘發,為過敏氣喘的一種,如引發季節性過敏鼻炎的季節性花粉,亦同樣會導致氣管上的過敏現象,誘使氣喘發作,此種氣喘患者大多具有過敏史。
非過敏性氣喘:
無過敏誘因,但卻包括其他各種非過敏性的誘因,皆會導致此類過敏發作,包括空氣中無意吸入的物質、感冒引起的症狀、激烈運動、氣溫、甚至腸胃情況皆有可能。
夜間氣喘:
所謂的夜間氣喘是約在凌晨兩點到四點間,氣喘症狀會加重的患者,鼻竇炎是一常見於此類氣喘的誘發因素。
妊娠期氣喘:
此為婦女患者在妊娠期間加重症狀的氣喘,此種婦女患者會出現較一般婦女更多的妊娠問題。
運動誘發的氣喘:
由運動或激烈的身體活動引發的氣喘症狀。
職業性氣喘:
工作中接觸某種物質引發的氣喘現象。
中醫認為氣喘是因為肺中有痰濁膠結,由於外邪侵襲,或是飲食不當、情緒刺激、勞倦體虛等因素,導致痰阻氣道,肺氣壅塞而發病,依中醫角度,可將氣喘分為四種類型。
風熱型
|
此類型氣喘症狀為咳嗽、痰濃稠且呈黃色。
|
風寒型
|
此類型氣喘症狀為畏寒、氣喘、身體疼痛。
|
腎虛型
|
此類型通常為長期氣喘,且稍一動作症狀立即加劇,腰膝易痠軟。
|
肺虛型
|
此類型氣喘說話氣虛,氣喘聲音微弱,呼吸短且急促。
|
在治療氣喘體質上,除了內服藥外,中醫也有外敷的治療方式,將逐痰利氣的藥粉製成藥餅,貼敷在背部穴道上,藉由皮膚吸收藥物成分,可有效減少氣喘的發作次數與嚴重程度,也就是常聽到的「三服帖」和「三九帖」。
※實際治療效果因個人狀況不同,建議和專業醫療團隊一同評估